門神與春聯的由來



佑佑曾經問過我這幅畫畫的是什麼?


我只簡單的說是門神,保護我們的。


想想剛好過年,跟大家一起長知識


也才覺的原來一個簡單的門神有那麼多的演變和意義



『門神』的由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唐朝以前之武門神多為『神荼與鬱壘』,相傳遠古時候, 神荼與鬱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性,神荼與鬱壘兩便將其擒伏,綑綁餵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宗憬《荊楚歲時記》中記載 : 正月一日 ,"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門神。(收驅鬼避邪之效)。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原來,有一位司掌雲雨的涇河龍王,與長安城的一位鐵口相士打賭,某年、某月、某日、某時,降雨若干,龍王自恃職司行雲佈雨,當然可以控制雨量,不料,是日玉帝降旨,降雨的時間與雨量,竟然與相士所說的完全相吻,但龍王為了想贏取這場賭注及顧全面子,竟加重雨量,使整個長安城泛濫成災,人、畜死傷不計其數,因此觸犯了天條大罪,玉帝盛怒之下,立刻下令把他斬首示眾,龍王無奈,向相士求救,相士指點他向斬龍官魏徵求情。魏徵是唐太宗的重臣,但他卻又身兼上天的職務,龍王左思右想,只好托夢給唐太宗,請唐太宗禁止魏徵執刑,唐太宗拗不過龍王苦苦的哀求,於是答應他問斬之日不讓魏徵離開宮廷一步。


龍王問斬的那天,唐太宗把魏徵約到內宮來下棋,天色近午時,魏徵忽然昏昏欲睡,太宗想,只要魏徵不離開宮中一步,龍王便有救了,因此就讓魏徵倚在棋盤邊午睡。不料,就在午睡的時間裡,魏徵已完成了監斬龍王的任務,民間流傳「魏徵斬龍王」的故事,便是這樣來的。


龍王被斬後,非但未自我檢討,反而怪罪唐太宗失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使唐太宗染上重病,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跪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為了讓唐太宗安心養病,這兩位大將軍便繼續站在宮門口把守,可是唐太宗卻覺得難以心安,便叫當時的大畫家吳道子,畫下他們的尊容,貼在宮門上,竟然收到嚇阻龍鬼的效果,從此唐太宗便漸漸痊癒。到了完全病癒之後,就把他們的畫像,分別賜給文武大官,成為大官府中的守護神。


  其實一般廟宇的兩側門也繪之侍神,其為文官門神祈福門神,這些門神手上捧的東西都有其吉祥寓意,如牡丹酒杯,表「富貴進爵官帽鹿,為「加官晉祿」;仙桃石榴,謂「長壽多子」;香爐茶壺、杯子,意為「獻香晉福」花瓶,即為「平安富貴」。另也有捧印持劍者,為主神之劍童和印童。若在城隍廟,還可能請文武差,牛頭馬面來當門神,一則顯廟之特色,二則可添威嚴氣氛。除了吉祥和護衛的寓意,也有寺廟繪製寓有含意的二十四節氣門神三十六神將門神二十四節氣門神是由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等二十四節氣的象徵之神組成,其都繪於兩側,四扇門有四季流轉之意。三十六神將保生大帝的部將,因此僅有保生大帝廟可見到,兩側四扇門上,神將有男有女、有文有武,每人都騎一靈獸,表情動作各異,甚為熱鬧豐富。
  台灣有些具有帝后神格大廟官建的廟宇,如孔廟、武廟以及台南的大天后宮、玉皇宮等,其廟門並無繪製門神,而用一顆顆圓形凸起的木塊代替,謂之門釘。門釘象徵尖銳之物,妖魔鬼怪都不得接近、後漸轉為現今渾圓的造型。門釘數目,古制唯一百零八個或八十一個(兩扇門之總數),前者為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之總和,為禮制之大者;後者因九九而生(久久)意為隆厚。常見佛寺的門神,以韋駝伽藍護法四大天王哼哈二將最為常見。哼將紫臉的那羅延天界力士哈將褚臉的密遮金剛力士四大天王分別為持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劍鋒寓意為「」;西方廣目天王手抱琵琶,樂器調弦代表「調」;北方多聞天王所持的雨傘遮擋雨水,表「」意;東方持國天王手持拘蜃(蛟似蛇有角,音似),喻含「風調雨順」的祈求夙願。近年來,似乎漸漸地以祈項人物造型藝術。求納福替代辟邪驅鬼,多以充滿喜氣的「天官賜福」、「五路財神」所取代,每年歲末新春,家家戶戶門上貼的門神,也增添了許多吉祥的裝飾品,而成為中國非常特殊的一項人物造型藝術。


『春聯』的由來


  門聯同樣也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原來人們用桃木板畫神荼與鬱壘畫像,掛在兩扇門上。後來,畫像又改成寫隻字的 "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覺得不過癮,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後改用紙),寫上了字數較多、能充分反映心願的對子。據《宋史蜀世家》載:蜀後主孟旭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據說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對春聯明代朱元漳建都南京後,曾令各家貼對聯,並將門聯改名為春聯一律用紅紙書寫。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隻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這人家是閹豬的,不識字,於是親自動筆為他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於歷代大力提倡,使春聯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 從各家各戶所貼的春聯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產五穀豐登,善治家六畜興旺"等等,最有名的莫過於明朝潮州才子林大欽撰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一聯。傳說,林大欽早年曾當過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初一日,東家夫人過生日,請來先生撰寫春聯、壽聯。只見林大欽提筆沾墨,不假思索便寫出此聯。
  在春聯中,經常還看到單扇門兒上或福龕上貼著斗大的一個""字。""字在這裡有兩層含義:一層表示春回大地,萬像更新;一層巧借""""的相諧,表示年年有餘的良好願望。這跟北方人喜筵上喫魚,諧音"" 有異曲同工之妙。


資料來源:簡山人草堂  (原文有門神的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佑佑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